字尾部分,即通過特定的符號和數(shù)字來詳細說明染料的色光、形態(tài)、特殊性能以及其他染色特性。此外,在染料的尾注中還常表示其力份,如100%、200%等。力份是染料廠家以某一質量分數(shù)作為標準(通常設為100%),其他染料的濃度則與之相比來確定。例如,50%力份的染料表示其濃度是標準染料的一半。但需注意,不同廠家的力份標準可能不同,因此不可直接比較。同時,染料廠可能會在產品中添加促染劑、擴散劑等助劑,使用時需仔細閱讀說明書并注意安全。一些染料具有抗細菌特性,適用于醫(yī)療和衛(wèi)生領域的產品。江西耐高溫染料行價
藍色染料的染色原理和應用。藍色染料中,藍草無疑是較為有名的一種,且歷史悠久,自《夏小正》以來便有記載。藍草,這一神奇的植物,含有靛苷,經過水浸漬后能染織物,再經空氣氧化,便化身為美麗的藍色靛藍。在周代以前,人們直接采用新鮮的藍草浸漬染色,但受限于藍草葉的成熟時間主要集中在夏秋之際,因此《禮記·月令》中規(guī)定“仲夏令民勿刈藍以染”。然而,隨著春秋戰(zhàn)國時期技術的進步,人們開始將藍草發(fā)酵制成泥狀靛藍,從而實現(xiàn)了四季染色的可能。這一變革在《齊民要術·種藍》中得到了詳細記載,其中還介紹了染色時的工藝流程。河南無毒染料價格天然染料梔子藍與殼聚糖結合,形成抗細菌涂層,色牢度經30次洗滌仍保持3級。
染料的分類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根據(jù)其性能和應用方式,即應用分類;二是依據(jù)其化學結構或特定基團,即化學分類。在化學分類中,染料被劃分為偶氮染料、蒽醌染料、芳甲烷染料等眾多類別。而應用分類則將染料劃分為直接染料、酸性染料、陽離子染料等不同類型。此外,還有不溶性偶氮染料、分散染料、還原染料等特殊類型的染料。染料的命名:由于染料種類繁多,為了滿足生產和應用的需求,同時準確反映染料的顏色和應用特性,必須為每種染料賦予專門的名稱。
按化學結構分類:根據(jù)染料共軛發(fā)色體的結構特征進行分類稱為結構分類。按照染料共軛體系結構的特點,主要類別有:偶氮、酞菁、蒽醌、菁類、靛族、芳甲烷、硝基和亞硝基等染料,可分為若干小類:偶氮染料 含有偶氮基(—N=N—)的染料。蒽醌染料 包括蒽醌和具有稠芳環(huán)的醌類染料。芳甲烷染料 根據(jù)一個碳原子上連接的芳環(huán)數(shù)的不同,可分為二芳甲烷和三芳甲烷兩種類型。靛族染料 含有靛藍和硫靛結構的染料。硫化染料 由某些芳胺、酚等有機溶劑和硫、硫化鈉加熱制得的染料,需在硫化鈉溶液中染色。酞菁染料 含有酞菁金屬絡合結構的染料。硝基和亞硝基染料 含有硝基(—NO2)的染料稱為硝基染料;含有亞硝基(—NO)的染料稱為亞硝基染料。實際上,現(xiàn)在有些染料很難只以其結構和使用性能來分類,上述兩種分類方法均有待于進一步完善。在微生物學研究中,染料用于染色細胞和組織,以觀察其結構。
直接染料:直接染料是一類能夠在中性和弱堿性介質中通過加熱煮沸進行染色的化合物。它們無需媒染劑的協(xié)助,便能憑借與棉纖維之間的氫鍵和范德華力實現(xiàn)染色。這類染料在纖維、絲綢、棉紡、皮革等多個行業(yè)都有普遍應用,同時也在造紙等行業(yè)展現(xiàn)出其效用。根據(jù)結構分類,直接染料主要包括偶氮和二苯乙烯等類型。其分子結構中包含磺酸基(-SO3H)或羧基(-COOH)等水溶性基團,且以直線型方式排列。芳環(huán)結構處于同一平面內,賦予了直接染料對纖維素纖維的強大親和力。在中性介質中,只需將染料溶解于水,便可輕松進行染色過程。天然染料槐米黃酮與鐵鹽反應,可模擬青銅器表面的孔雀石綠銹蝕效果。河南耐溶劑性能染料生產廠家
天然染料蘇木紅與鋁鹽媒染,重現(xiàn)敦煌壁畫中的朱砂紅,色牢度經50次水洗仍保持4級。江西耐高溫染料行價
發(fā)展歷史:具有悠久的歷史,古代采用天然物質作染料。自煉焦工業(yè)發(fā)展后,從副產品煤焦油中分離出苯、萘、蒽等芳烴化合物,為合成染料提供了原料,染料生產逐漸發(fā)展成為一個單獨的產業(yè)。1856年,英國化學家帕金(W.H.Perkin,1838-1907)在制取奎寧的試驗中意外地發(fā)現(xiàn)一種紫色染料——苯胺紫。1857年苯胺紫投入生產,這標志著合成染料工業(yè)的開端。1868 年,德國化學家格雷貝(C.Graebe,1841-1927)和利伯曼(C.Liebermann,1842-1914)合成出茜素;1880 年,德國化學家拜爾(A.von Baeyer,1835-1917)注冊了合成靛藍的專業(yè)技術;1901年,德國化學家博恩(R.bohn,1862-1922)合成了藍色染料——陰丹士林。這三種化合物是合成染料工業(yè)發(fā)展中三個里程碑式的發(fā)明。江西耐高溫染料行價